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地了解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時強調,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當務之急是剎住無序開發,限制排污總量,依法從嚴從快打擊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壞沿岸生態行為。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一江碧水、滿目凈土,是大自然賜予湖南人民的禮物。然而,前些年,高速發展的經濟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城市擴張、濕地改造,一度讓湘江和洞庭湖的生態環境處于失衡的邊緣。碼頭繁忙、塔吊林立、船塢轟鳴……這些熱鬧景象的背后,極易被人們忽視的是“母親河”逐步惡化的水質。
湘江是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洞庭湖是長江中游目前僅有的兩個通江湖泊之一,其調蓄對長江中游防洪有著重要作用。面對日益嚴峻的污染現象,黨中央將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了壓倒性位置。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必將進一步推動長江生態環境修復,還長江一江碧水。
這些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環境保護工作擺到突出位置,把建設生態強省納入“五個強省”戰略目標,“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湖南”,成為湖南人民推進環保工作的行動綱領和美好愿景。
這些年來,湖南關閉了700多家小煤礦,關停了上千家煙花爆竹企業、小化工企業,重點整治了清水塘、竹埠港、水口山、三十六灣、錫礦山等重點區域,去年底開始的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圍繞“改善水質、修復生態、人水和諧”目標,突出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業污染等10大重點領域和九大重點區域整治,用馳而不息的努力,讓“天下洞庭”重現“岸芷汀蘭、魚翔淺底”的風貌。
守護一江碧水,對湖南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推進高質量發展,將倒逼我省鋼鐵、煤炭、水泥等傳統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優化布局,加速形成新的更高質量的產業。因此,避免“建設性”破壞,不僅可以守護一江碧水,還將迎來新的一輪發展機遇。
天平的兩端,一邊是財富,一邊是生態保護。只有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強化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我們的“母親河”“母親湖”才能永葆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