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益陽市民李澤洲養成了一個習慣,晚飯后到資江風貌帶漫步一段,吹吹風,聽聽水流聲。他尤其喜歡入夏后的資江夜景:頭頂星空燦爛,腳邊綠草成茵,微風吹動江水波光粼粼……
資江風貌帶位于益陽市中心城區,集防洪保安、棚戶區改造、城市交通、生態觀光、休閑健身于一體,項目全長12.3公里,總建設用地1008公頃。“按照‘海綿城市’標準建設風貌帶,實現生態修復和景觀功能有機結合,使資江成為一條會呼吸的河流。”5月15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益陽站采訪團來到資江風貌帶,益陽市資江風貌帶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唐義松向采訪團介紹。
在這次采訪中,記者認識了李澤洲。
李澤洲說,他很喜歡“會呼吸的河流”這句話。2015年10月,資江風貌帶項目啟動時,他還住在岸邊棚戶區。“河流都不靈動,城市還有什么生氣呢?”李澤洲說,那時資江岸邊只有稀疏幾棵樹,堤岸是條破破爛爛的水泥路,路邊棚戶低矮、破舊,生活污水四溢。
沒有下雨的夜晚,李澤洲通常會到會龍山大橋南端下的白鹿灣廣場走一走,此處是資江風貌帶中心點。白鹿灣廣場去年12月正式開放,由一閣一亭一軒一廊組成。每到傍晚,亭內花鼓戲愛好者聚集,李澤洲會跟著哼上一段,隨后沿岸邊繼續往東。
江岸是資江風貌帶項目建設6項重點內容之一,其余5項是水、路、房(棚戶區)、園、橋。江岸建設要求確保防洪能力,并亮化、美化現有防洪大堤,建設生態休閑岸線,設置文化廣場、娛樂綜合體等。
眾多生態休閑設施里,李澤洲最喜歡“冬泳館”,這里可以換衣、寄存,在江邊冬泳就像在游泳館里一樣方便,他覺得這體現了一個城市對市民的細心。
再往前走1小時,又經過幾個廣場,就到了斗魁塔公園,李澤洲會在塔下稍作停留,他覺得這里有城市文脈,觸摸一下塔身,能感受益陽這個2000年來沒有更名的城市的滄桑。
斗魁塔公園是資江風貌帶建設的“十園十景”之一。“十園十景”建設依托原有水岸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合古今,既突出現代時尚文化,又展示城市歷史記憶。
步行到龍洲大橋,李澤洲會開始折返。這里距白鹿灣廣場約3.5公里。折返時,李澤洲通常會選擇堤岸下另一條路,他說這是為了親水,也是為了看橋。
水,排在資江風貌帶建設6項重點內容首位。目前,益陽實現了四級河長責任體系全覆蓋,以加強河湖水生態修復。在資江城區段河道,有專人打撈漂浮物。
李澤洲親見了資江水質一天天好轉。折返時,他往往會花去更多時間。他說,到了這個時候,游人漸漸散了,四周變得安靜,這時就能聽到資江的呼吸,它會放緩你的腳步。
(文/ 龔柏威 李建輝 吳麗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