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全省優化發展環境現場推進會上,會議舉辦者特地組織與會人員,實地參觀江華高新區企業服務中心以及近年來落戶江華的多家高新技術企業,讓大家身臨其境感受到良好的發展環境給江華帶來的發展機遇與顯著變化。
交流中,這些企業的負責人袒露出共同的感受:雖然相比其他一些地方,江華無論地理位置還是發展基礎都沒有比較優勢,但江華干部隊伍敢擔當、善作為的精神狀態,以及由此孵化出來的“母親式”服務的發展環境,讓他們感到這里的“軟環境”并不比其他地方差,他們愿意留在這片土地,愿意與江華一同發展。
優化發展環境的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正如江華企業家所言,“江華的干部,從縣長到下面任何一個辦事員,從上到下同一根針似的,只要是企業提出的合理發展需求,他們都能落實到位。并且,這不是個例,任何一個想認真辦企業的企業主,只要來了就一定會選擇江華。”由此可見,干部擔當作為,就是最好的發展環境。
這些年,江華的干部秉著“硬著頭皮、厚著臉皮、磨破嘴皮、踏破腳皮”的原則,以三顧茅廬的誠意登門拜訪那些有轉移意向的企業,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感動投資者;另一方面,他們創新機制,建設湖南海外聯誼會江華產業園;制定招商中介獎勵辦法;與各種商會組織合作,讓商會組織成為自己招商的“紅娘”。正是這些努力,才有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鳳凰涅槃。
優化發展環境,需要敢抓、敢管、敢擔當的“獅子型”干部、“推土機式”干部。當前,有的干部把倡導“親”“清”政商關系,當作不愿意與企業家交往的“擋箭牌”,還美其名曰“怕說不清楚”。不難想象,這樣的干部多了,一個地方能營造出良好的發展環境嗎?前段時間,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這既是給懶散、不作為的干部敲警鐘,更是給實干、敢闖敢試的干部一顆定心丸。
衡量抓發展環境的能力,關鍵要看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服務效果,就是真正做到李克強總理日前在湖南考察時要求的那樣:“領導重視”就是領導服務,“領導關心”就是幫企業省心,不讓人為因素干擾企業正常發展。當年,中信戴卡落戶望城經開區,為了配合企業一期廠區順利投產,望城經開區僅用10多天便建好沿廠區周邊路段;當年,瀏陽經開區為吸引藍思科技落戶本地,30天完成了118畝廠房用地征地拆遷任務,完成了投資者都認為“不可能”的挑戰。如果其他地方都能具備這樣的服務能力,湖南的發展環境能不好嗎?
優化發展環境,需要善作為、會作為、出實績的干部。因此,要把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產業發展作為發現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突出實踐實干實效,以發展定獎懲、憑實績用干部,旗幟鮮明地從組織上、制度上為那些敢闖敢試、埋頭苦干、擔當作為的干部撐腰鼓勁,引導整個干部隊伍集中精力優環境、抓產業、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