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打好脫貧攻堅“人才牌”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m.acorahome.com 發布時間:2019-07-02 07:58 【字體:

打好脫貧攻堅“人才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人才故事

  千秋功業,關鍵在人。

  脫貧攻堅,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招人難、留人難,成為影響脫貧攻堅的一大難題。

  近年來,省人社廳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打好脫貧攻堅中的“人才牌”,召集、留住、用好一批能干事敢擔當的事業單位脫貧攻堅人才。

  近3年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社部門共招錄公務員1419名,招引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300人,其中分別將767名公務員、1771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充實到鄉鎮基層,全面加強扶貧一線力量。

  6月中旬,記者走進自治州,記錄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人才故事。

  引才:扶貧專干助力家鄉蝶變,80后校長匠心培育人才

  2013年,張培挺大學畢業一年后,回到家鄉花垣縣參加“三支一扶”(支農、支醫、支教和扶貧)考試,成為該縣雙龍鎮扶貧辦的一名扶貧專干。

  2007年以來,全省共有3400余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

  春雨綿長,夏日炎熱,秋風蕭瑟,冬雪凜冽。每天入戶走訪、核查信息、上傳下達、政策指導……張培挺干得很帶勁,用對待家人的態度對待每一個貧困戶,幫他們制定幫扶實施方案。

  雙龍鎮共有3.1萬人口,貧困戶9707人,如今已有8647人脫貧。道路硬化了,廁所建好了,電網改造了,自來水入戶了,農戶養殖規?;恕?/p>

  去年,張培挺娶了一位鄉村教師。在領導的關心下,愛人從龍山縣調入花垣縣工作,解決了異地夫妻的煩惱。小兩口在縣城申請了一套2室1廳的公租房,營造幸福的小家。

  “剛參加工作時,我的工資只有1839元一個月,現在漲到3000多元了,加上老婆的收入,我們年薪過10萬了。”張培挺告訴記者,“三支一扶”福利待遇不錯,服務期滿后還能享受很多優待政策。

  近3年來,自治州人社部門公開招募“三支一扶”人員124名,助力脫貧攻堅,服務新農村建設。

  據介紹,全省人社部門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有針對性地為基層輸送和培養青年人才,更好發揮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的示范作用。

  80后青年李建軍是懷化人,自幼家境貧苦,初中畢業即棄學養鴨,后重返校園,考入吉首大學。

  2006年大學畢業后,他被瀘溪縣人社局引入該縣第一中學任教。10余年間,其教學成績突出,所教學生中數十人被清華北大等名校錄取。

  2014年,李建軍班上的兩位山里娃石鑫和楊海龍夢圓清華。兩人坦言,這份成績離不開李建軍老師的艱辛付出。

  兩年前,因教學成績突出,李建軍被調到瀘溪縣第五中學當校長,成為全縣最年輕的中學校長。

  “在校學生1800人,80%為留守孩子,他們基礎較弱,自制力、表達力、自信心不足。這雖然增加了教學困難,但也讓教書匠的工作更有意義。這些學生日后考上大學,一定能幫家庭脫貧致富。”李建軍探索出“特色辦學”之路,開設聲樂、書法、美術等專業,滿足不同學生對教育多元化的需求,讓他們在家門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作為骨干教師和全縣學科帶頭人,除了正常工資福利,李建軍每年有一筆固定的教研經費。在他看來,基層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近幾年,外地多所名校向李建軍發出“邀請函”,但他選擇了堅守,“平臺培育了我,給予我無限可能,讓有為者有位。我也一定要利用好平臺,培養更多人才?!?/p>

  留才:堅守22年用教育“拔窮根”,扎根24載做苗鄉“健康衛士”

  6月的苗嶺蘇醒得早,伴隨著清脆的鳥鳴聲,鄉村教師龍金高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田灣小學隱匿在湘西大山深處,是花垣縣貓兒鄉最偏遠的教學點。龍金高扎根于此,一個人撐起僅有9名學生的學校。

  23年前,龍金高的父親倒在田灣小學的講臺上,臨終前叮囑4個子女:“窮山溝里不能沒有教師,你們一定要把山里娃教好,改變這兒的貧困面貌?!?/p>

  1997年大學畢業后,龍金高接過教鞭,站上父親曾經站過的講臺,成為田灣小學的教師。而他的3個姐姐,也都相繼成為湘西大山里的鄉村教師。

  幾年前,政府開始為學生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霸缟?點前出發,上午9點趕回學校上課。”無論刮風下雨,龍金高每周奔波兩次、每次往返4個小時取回營養午餐食材,直到山區修通公路。

  他曾有機會離開,但考慮到這個教學點偏僻,其他老師不一定待得住,他說自己是本地人,最適合留下,便留下了。

  田灣村30歲以下的村民,都是龍金高的學生,有的已經考上大學成為醫生,也有的畢業后回到村上當輔警。

  作為一名編制內的鄉村教師,有現在的工資福利待遇,龍金高很知足,“我2017年動過一場大手術,花費7萬元,醫保報銷了一大半?!?/p>

  記者了解到,為鼓勵人才扎根鄉村建功立業,自治州人社部門為1.9萬余名長期工作在邊遠貧困鄉鎮的教育、衛生、農業等專業技術人員,協調落實了鄉鎮工作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農村基層教育衛生人才津貼等。

  山中歲月長。對龍金高而言,20余載光景卻很短。他計劃著再教20年,退休后還能返聘。他想用一生堅守講臺,替大山留住希望;通過教育精準扶貧,為家鄉“拔窮根”?!澳呐伦詈笾挥幸粋€孩子,我也會留在這里?!?/p>

  在湘西大山里,還有不少像龍金高一樣的堅守者。

  醫生龍顯斌就是其中一個,他已扎根保靖縣呂洞山區24年,被譽為苗鄉人民的“健康衛士”。

  龍顯斌是土生土長的呂洞山人,1995年從婁底衛校畢業后,來到保靖縣葫蘆鎮中心衛生院工作。

  那時的衛生院是簡陋的土木結構危房,10多名職工,1個血壓計、2個聽診器、5張破爛的病床……

  龍顯斌迫切想改變這種狀況,他通過不斷學習,取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臨床醫學大專文憑,并多次去大醫院進修。

  2004年,龍顯斌擔任衛生院院長,將醫院硬件設施全部更新升級,并主動牽手州民族中醫院,成為其定點業務指導和雙向轉診衛生院。

  “完善硬件,提升軟件,才能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0余年間,龍顯斌選送業務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達100多人次。如今,衛生院已有62名職工、70張住院病床,可以服務葫蘆鎮及周邊農村群眾近7萬人。

  “我們盡心盡力確保群眾小病不出鄉,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龍顯斌的目標是打造湘西一流的鄉鎮衛生院,成為一支永不撤走的醫療扶貧隊。

  近年來,自治州人社部門會同衛計、財政等部門制定基層衛生院公開招聘傾斜政策,實施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本科生項目,啟動鄉鎮衛生院副高級專技人員、全日制醫學專業本科生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生活補貼等政策措施,有效緩解了基層衛生專技人才緊缺的局面。目前,全州鄉鎮衛生院、社區醫療中心(站所)共有專技人員2797名。

  用才:專家讓脫貧希望破“繭”而出,醫者駐村幫扶融入百姓心

  蠶兒吐絲,人兒歡笑。

  6月中旬,花垣縣吉衛鎮大夯來村蠶繭收購點前,蠶農來來往往,笑聲不斷。今年春繭豐產上市,蠶農們運繭前來銷售,清點鈔票,樂開了懷。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誰知道養蠶還能發財!”貧困戶麻勝利嘗到了養蠶的甜頭。

  這兩年,一場“桑蠶扶貧戰”在大夯來村打響,農技專家龍明景成了指揮官。

  2000年6月,從自治州農校畢業后,龍明景進入原花垣縣農業局,一直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去年春天,龍明景來到大夯來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

  大夯來村是花垣縣貧困面最大的行政村之一,全村301戶1292人,貧困人口占74.77%。

  入村后,龍明景深入了解當地地形、土壤、勞動力等情況,尋找適宜當地發展的致富產業。

  龍明景發現,2016年春,大夯來村已栽種桑樹180畝,可惜沒有人養蠶。原來,村民們沒掌握養蠶技術,也沒有意識到養蠶能增收。

  “這就是村里最適合的致富產業?!饼埫骶胺治?,種桑養蠶適合人群廣,銷路也有保障,有農業科技公司與蠶農簽訂長期服務合同,對蠶繭實行保護價收購。

  龍明景找到村主任龍再齊和村會計麻建文,鼓勵他們率先在村里養蠶,并手把手提供技術指導。

  去年,麻建文和龍再齊交售蠶繭1600多公斤,創收7萬多元。這讓村民們看到了新希望。

  今年,在龍明景指導下,村民們開始對原有的180畝桑園加強培管,又新擴面積80畝。

  在外務工的年輕人麻升和麻志剛也被吸引回鄉創業,成立了以栽桑養蠶為主的專業合作社,龍明景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目前,合作社已栽桑720多畝,確定以土地流轉、勞務就業和利益聯結等多種形式,帶動72戶386個貧困人口共同致富。

  “隨著桑園快速達產,農民收入將不斷增加,穩定脫貧不只是一句口號?!饼埫骶罢f。

  在湘西的扶貧故事中,還盛傳著永順縣中醫院醫護人員張海文的一段佳話。

  去年初,剛生完孩子一個月的張海文主動申請去扶貧一線,來到了永順縣芙蓉鎮最偏遠的龍車村。

  龍車村家家缺水,每家每戶屋檐下,都有一個干涸的引水槽。

  張海文將干旱實情寫成報告上報,向縣扶貧辦和水利局等單位爭取到135萬元資金,請專業機構鉆了一口287米的深井,再鋪設管道,將清泉引入每戶村民家。

  一泓甘甜的泉水,沁入村民的心扉。一雙救死扶傷的手,既能手握刀剪鉗針,也能伸進泥土中、融入百姓心。

  張海文經常上門走訪村民,宣講易地搬遷安置與扶貧政策,替老人量血壓、講解用藥知識等。八旬老人彭善豐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兩個兒子常年在外務工,張海文時常上門照顧,為老人檢查病情、送藥。年近七旬的村民劉圣召意外摔斷了腿,張海文主動聯系骨科醫生,為老人解決痛苦。

  今年2月,張海文提議在全村栽種油茶,得到村民支持。她又向縣扶貧辦、油茶產業辦匯報項目規劃,300畝油茶產業項目很快啟動,預計將帶動20戶92人脫貧。

  近年來,自治州人社部門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快建設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培養“土專家”“田秀才”和鄉村致富帶頭人1.33萬名,每年選派1000多名優秀專技人員“下沉”到脫貧工作一線,助力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文/何金燕)

信息來源: 湖南日報    責任編輯: 范博洋
打印 收藏
相關閱讀

【湘西州】打好脫貧攻堅“人才牌”

89895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99久9在线|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色视频| 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 1024视频在线| 学校触犯×ofthedead|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vr|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美妇浑圆硕大高耸美乳| 国产日韩欧美不卡在线二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 坤廷play水管|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站|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 扒开老师的蕾丝内裤漫画|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23|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小网站|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vip会员在线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h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青青青青青青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精产品wnw2544a|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