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湖南省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暨科技獎勵大會召開。這是一次承前啟后的會議,在總結表彰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對創新型省份建設發出新的推進號令。
去年10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湖南省成為全國第10個獲批建設的創新型省份。年底出臺的《湖南創新型省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分2020、2022、2035年“三步走”的建設目標,形成了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發展戰略,并確定了十大重點任務。
湖南的未來在創新。去年以來,圍繞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重大使命,我省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著力構建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教強省,奠定了創新型省份建設的良好基礎。
堅持自主創新,區域創新能力提升
2018年,湖南科技創新交上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在28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我省27個項目(團隊)獲獎,其中由我省主持完成的有18項,創近年來最好成績,呈現“量質齊升”。不僅獲獎層次高,主持完成的項目(團隊)獲4項一等獎;而且獲獎面擴大,5所高校和3家企業均有主持項目獲獎。獲獎項目(團隊)分布于軌道交通、電子信息、能源電氣、資源環保、新材料、人口健康、現代農業等領域,70%以上是產學研合作項目或企業主持項目,多數項目獲得省科技計劃支持。
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超級雜交稻百畝片畝產1152.3公斤再創新高。全球首列時速160公里商用磁浮列車正式下線。“鯤龍500” 采礦機器人、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裝備等新產品支撐 “深海”“深地”探測。國內首個皮膚病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綜合平臺、心腦血管醫防融合管理平臺建成,推動健康醫療邁向智能化。
反映創新活躍度的重要指標——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則分別增長23.9%和29.1%,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7%。
增加研發投入,培育創新主體
建設創新型省份,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是核心指標,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須達到2.5%以上。
2018年,是我省落實《湖南省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劃(2017—2020年)》力度相當大的一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提高0.26個百分點,達到1.94%。由于建立了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去年財政科技支出增長46.3%。其中,長沙、常德、岳陽、衡陽、懷化、湘潭等6市研發投入增量超過10億元,增速前5位的是懷化、自治州、永州、張家界、益陽,都超過40%。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2%的有長沙、株洲、湘潭、岳陽。
特別是去年初出臺的《湖南省支持企業研發財政獎補辦法》,向市場釋放了非常明確的鼓勵創新的信號,也得到了企業的積極響應。新政策的流程設計及申報指南充分考慮到了企業申報手續的便利性,省科技廳還專門匯編整理了《企業研發備案及獎補申報工作常見問題工作手冊》,對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作了細致解答,連出現問題找誰處理都有具體人選和聯系方式,企業照著答案做就能自主順利完成申報。據統計,我省首次兌現獎補資金3.71億元,帶動企業新增研發經費投入93億元,引導比達到1∶24。同時,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企業2539家,2098家享受75%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受惠面86.2%。
與創新型省份建設密切相關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也在去年高速增長。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項行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4660家。其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00家左右,較上年增長40%以上,1年凈增數與近5年的增加數持平。長沙、湘潭、邵陽、張家界、永州、懷化、自治州等7個市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速超過50%。據統計,2018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4%,高于GDP增速6.2個百分點。
細化實施方案,形成社會合力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創新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10位;到2022年,全省主要指標全面達到創新型省份要求的標準;到2035年,部分關鍵技術領跑世界,部分重點產業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
同時,《實施方案》在統籌推進方面提出了5個方面的要求。創新型省份建設與高質量發展“二位一體”,統籌布局;與區域協調發展互為支撐,齊頭并進;與“三大攻堅戰”密切銜接,良性互動;與國家級改革創新戰略平臺建設相互促進、深度融合;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軟實力建設無縫對接、優勢互補。
這也就意味著,創新型省份既注重科技創新能力,更強調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支撐引領作用。在評價體系上,既有研發投入強度、研發人員數量、發明專利、科技進步貢獻率等科技指標,也包括綜合創新能力、人才、市場環境等,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是名副其實的系統工程。
如何用系統化的思維來推動創新型省份建設,在全社會形成合力,最終實現設定的目標?《實施方案》給出了具體路線圖,并將十大重點任務分解到了責任單位。落實與否,是成敗關鍵。
最新出臺的一項舉措值得期待。根據湖南省政府統一部署和《2019-2021年省級專項資金清單》,擬將原科技發展計劃專項、產學研結合專項、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專項“三合一”,圍繞創新型省份建設,新啟動“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多元投入、聯動協同、動態調整、管理科學、服務高效的科技創新計劃體系。
(文/胡宇芬 李小兵 夏潤龍 任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