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抓落實系統真是太好了!既全面清晰,又省心省力,把我們基層干部從開會、跑流程、寫材料的繁冗事務中解脫出來了!”老糧倉鎮黨政辦主任王玲對寧鄉市最新推出的“互聯網+抓落實”系統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她說,現在基層有的鄉鎮一年所接到的文件(含簡報、通報)多達1200多份,從開會接任務,到在開會布置任務、組織落實、組織匯報材料等等,很多時間都花在走流程上,如今市委、市政府推出的抓落實系統,一個手機臺賬一統到底,特別是辦公室這一塊輕松了很多。
2018年年底,寧鄉市在創新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基礎上,再次大膽創新,通過互聯網的手段,依托已有的釘釘辦公系統,重新設計并有機嵌入“抓落實”模塊,構建一張金字塔型的高效率抓落實工作網,市委、市政府交辦的任務,只要是非涉密的,都可以收集起來整合,包括會議精神、文件精神、講話、批示,形成條目式的問題清單,通過運用移動互聯網+(釘釘系統)方式做減法,讓干部“少跑路”,讓數據、材料與事例在互聯網上“多跑腿”,從而實現抓落實的“加速度”。
“互聯網+政務服務”贏得的是群眾的普遍點贊,“互聯網+抓落實”贏得的更多是基層干部的點贊。市城管局局長成亮在他的手機上展示了這一系統的簡捷性:2018年12月25日,市委領導在玉潭街道調研時要求,玉潭街道濱江新步行街入口處開設了一個排污口,地下停車庫要改建餐飲機構,請組織相關單位進行聯合執法。這個交辦任務當即就通過“抓落實”系統傳到他的手機上,他馬上交辦給局辦公室副主任譚強。
12月27日,譚強現場進行處理,2019年1月10日,交辦任務完成,譚強在系統上以條目式填寫情況匯報。“在整個交辦過程中,沒有開一次會,不要交一份匯報材料,除了在現場勘查和督辦以外,全部在手機系統上完成,沒有多跑一次腿,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也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成亮深有感觸地說。
據市委辦常務副主任黎國希介紹,“互聯網+抓落實”系統就是一個交辦任務的“作戰圖”,今后市委、市政府的任務分解安排,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帖子”,任務的發布者就是“樓主”,“搶沙發”的就是分管市領導,再接下來的“板凳”就可能是牽頭的分管副主任或者是局長、鄉鎮(街道)的黨(工)委書記,再接下來的每一個回帖,就是具體的負責人,每一點工作進展和動態都可以圖文并茂的“回帖”。“樓主”“沙發”“板凳”和每一個回帖人,都可以進行隨時的互動,這就是工作中的推進和指導。等到完成這項工作任務,就直接顯示銷號,這個權限由“樓主”和“沙發”商量之后就可以定了。
2018年9月,寧鄉市成立“民聲”受理服務中心,專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市委辦以每10天10個重點問題的方式進行交辦。玉潭街道負責小區物業管理的干部劉興國感慨道,城區市民反映最多的是小區物業的問題,領任務、分任務、寫匯報,原來在路上的時間和處理問題的時間一樣多,街道負責物業管理的三名干部連軸轉都轉不過來,現在一個手機臺賬簡單明了,跑腿的時間不到五分之一,大大減輕了工作量。
從“互聯網+抓落實”系統使用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單位積極配合,認真落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自2018年12月底“互聯網+抓落實”系統試運行以來,寧鄉市委共交辦工作任務89個,已完成14個,涉及23名市領導和962名干部,涵蓋92個單位。系統自運行以來共節省印發紙質交辦函665份,平臺反饋交辦事項落實情況1742次。
據寧鄉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彭韜介紹,“互聯網+抓落實”系統的推行,形成了任務落實過程的樹狀全記錄,實現了紙質文檔不需傳、同質文件不用發、匯報材料不用寫、檢查考核不再濫,有效規避了“文山會海”問題,把干部從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極大地提高了抓落實工作效率,真正實現了中央、省、長沙市交辦事項一抓到底、一寸不偏、一事不漏,對于老百姓關心的事項一諾千金。
(文/李先強 張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