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桐木河桐木村段,綠草茵茵,波光粼粼。空氣格外清新,樹木郁郁蔥蔥,幾只鴨子在水中嬉戲。8月18日清晨,家住長沙市岳麓區蓮花鎮桐木村的李瑞強像往常一樣早起,來到河邊散步,然后開始一天的工作。
今年50多歲的李瑞強,是土生土長的桐木村人。這十幾年來,他見證了桐木河的變化。“以前河里的淤泥很多,從上游漂來的白色垃圾很多,導致水變得很臟。河岸兩邊也全是雜草。”李瑞強說,河岸的路面只有一條一米多寬的小路,出行不方便,很少有人愿意來這里玩。“現在水變得清澈了,水下面還多了很多野生的小魚,兩岸也種起了很多綠植。”李瑞強說。
這樣的改變得益于岳麓區小微水體整治,開展源頭治污、定期清淤等五項治理。
河道保潔員:河里的垃圾少了
8月18日,天還沒亮,夏特期就帶上網子、鏟子還有蛇皮袋出門了。他把小艇停在河中間,非常熟練地把網子放進水里,在水里搜尋著垃圾。待網里裝滿了垃圾,他便把網拉起,把垃圾倒進蛇皮袋。緊接著,又開始下一輪的打撈。
夏特期今年58歲,從事河道保潔員的工作已經有將近六年的時間。“我每天要到桐木河打撈兩三次垃圾。一般清晨5點多上班,一直忙到上午11點。”夏特期說,他并不是每次都開小艇出去打撈垃圾,水位淺的時候他也會直接下水打撈。
除了要打撈河里的垃圾,夏特期還要對河道兩邊的垃圾進行清理。同時,垃圾的回收也是有講究的。夏特期介紹,他一般會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不可回收的垃圾直接倒進垃圾池,可回收的垃圾就用三輪車運到村里的垃圾回收站進行回收再利用。
“我主要負責的是小仙窩到南洲湖段河道垃圾的清理工作。”夏特期說,這些垃圾有從上游漂下來的,也有河岸村民丟棄的生活垃圾。“但高興的是,隨著‘五治’行動的開展,河里的垃圾比以前更少了。”他說。
副鎮長:溝渠塘壩都有了改變
“鎮域內許多溝渠塘壩等小微水體,不同程度地存在水體污染、水面漂浮物多等問題。”岳麓區蓮花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劉建中形容了治理前的蓮花鎮。
劉建中介紹,造成當時蓮花鎮污染嚴重的原因有很多。“農業污水的處理不到位,對河流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他說,還有就是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和亂扔生活垃圾帶來的污染。
“目前,我們加強了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也實施了家禽退出制度,對村民進行了素質教育,盡量避免亂扔垃圾的情況發生。”劉建中說。他還介紹,蓮花鎮正計劃實施單戶單套式污水處理設備,開展源頭治污。隨著小微水體整治的開展,蓮花鎮內的溝渠塘壩都有了改變。
岳麓區小微水體整治通過開展源頭治污、定期治淤、鐵腕治違、生態治岸、精嚴治臟等“五治”行動,預計到2020年,實現溝渠塘壩等小微水體無污染、無淤泥、無違建、無垃圾、無損毀的目標。
截至目前,岳麓區已基本摸清了小微水體底數,完善編制了村管小微水體名錄。統計數據顯示,岳麓區涉小微水體街鎮13個,涉小微水體村55處,村管小微水體數量總計6094處。
全面落實河長制,岳麓區河湖管理保護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記者從岳麓區河長辦獲悉,開展河道垃圾清理及保潔,全區河道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加強河湖巡查,及時發現、制止和處理各種涉水違法行為,重拳打擊了炭塘子地攤砂場和柏家洲地攤砂場。
值得一提的是,岳麓區實施了后湖水系連通工程、龍王港水生態修復工程和玉赤河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大力改善了河湖水環境質量。據悉,2017年岳麓區河長制工作考核獲長沙全市內五區第一名。
治理妙招
“紅花綠葉”凈化生活污水
8月10日上午,桐木河桐木村段,一片葉片呈傘狀、葉鞘呈棕色的風車草和一片開著鮮艷紅花的美人蕉吸引著行人的注意。這片綠油油的風車草和紅艷艷的美人蕉,正是凈化污水的人工濕地。
“這個人工濕地主要是凈化濕地后方集鎮的污水。”蓮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居民的生活污水先流進污水處理池,經過處理池的初步凈化后,再流入人工濕地。隨后,經過人工濕地里的植物吸收掉水中的富營養物質,進行進一步凈化后,再排入桐木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