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抓項目 產業興三湘
——奮進又一年·2018湖南經濟回眸
人和未來基因谷項目在湖南湘江新區開工,大湘西天然氣管道張家界境內段開工建設,年處理能力達10萬噸的廢礦物油再生項目落戶湘鄉……隆冬時節,三湘大地,產業項目建設熱潮涌動。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的第一年。一年來,全省各地緊緊圍繞振興實體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大力實施100個重大產業項目、10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100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引進100個500強企業、100位科技創新人才。
“五個100”捷報頻傳。截至11月底,重大產業項目100%全部開工;重大產品創新項目完成投資100.44億元,提前完成年度計劃;偉創力、施耐德等11家500強企業首次落戶湖南。
全省上下已形成了抓項目興產業、發展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濃厚氛圍,正凝聚起加速湖南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撲下身子抓項目,比學趕超興產業
12月20日下午,一場特殊的會議在長沙市召開。
會上展開了一番年度項目“大比拼”:杉杉能源、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等長沙市15個重大產業項目,由長沙市四大家領導、湖南湘江新區與長沙市各園區主要負責人進行現場評分排位。
“前有標兵奮勇向前,后有追兵步步緊逼。”長沙一位園區負責人感慨。
自去年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范,通過一個個具體行動,向全省上下釋放抓項目、興產業的強烈信號。
去年9月,省委書記杜家毫、省長許達哲率省四大家有關領導同志和省直、市州負責人,深入婁底、湘潭、株洲、長沙四市現場觀摩重點企業和產業項目;去年底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由省四大家主要領導分別率隊,全體與會人員在長沙觀摩8家企業;今年9月,省委書記杜家毫出訪美國,馬不停蹄走訪了惠普、偉創力、卡特彼勒、約翰迪爾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總部……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撲下身子抓項目、引項目,極大提振了各地發展產業的信心,激發出各級干部的實干勁頭,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全省各市州均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產業項目推進機構,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
在長沙,市委主要領導每季度主持召開產業鏈建設工作講評會,既“點贊”成績,也“拍磚”問題;岳陽市每月發布項目建設“龍虎榜”,對產業項目進度進行分類排位……
全省上下凝心聚力,以“五個100”為抓手,千方百計促產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前11個月,全省完成重大產業項目投資878.13億元,湘鋼技改、雄風稀貴金屬回收等項目竣工,可新增產值近150億元;
完成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投資146.7億元,山河智能高端工程機械裝備研制及產業化等項目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完成重大產品創新項目投資100.44億元,中創化工乙酸異丙酯研發與應用、北汽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等12個項目竣工投產;
引進91家500強企業項目136個,新金寶噴墨打印機等8個項目簽約投資額過百億元;
引進科技創新人才112人,其中海外人才21人。
“過河”找準“橋和船”,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歲末年初,湖南制造傳來喜訊。
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制造業雙創平臺、五礦集團戰略金屬雙創匯聚平臺等3家湘企雙創平臺,圍繞“智能制造”,引導項目集聚,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獲得工信部制造業“雙創”試點示范項目。
自去年從廣東引進組建以來,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成功引進了飛拓自動化、中捷精密、先臨三維等21家高新技術企業。這些新引進的企業與打火機、皮具箱包、小五金等邵東傳統行業合作,幫助企業實現“機器換人”,完成了現代化改造。
找準“過河”的“橋和船”,精準畫好本地“產業導圖”——這是“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中,各地緊密對接20條新興優勢產業鏈,按照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實際找“痛點”和“興奮點”,堅持精準招商、精準發力的創新作為。
在全省今年實施的重大產業項目中,有一半為“智能制造”的補鏈、延鏈、建鏈項目——
中興通訊終端產品、北斗微芯集成電路、藍思科技觸摸屏等項目,延伸拓展了電子信息產業鏈;
湖南首款自產汽車發動機在長沙廣汽三菱工廠量產,其強大“造血”能力將加速完善我省的汽車產業鏈;
杉杉能源長沙基地鋰電動力電池材料生產線、中偉新能源(中國)總部產業基地等項目集聚,催生一條長沙最全、省內一流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鏈;
株洲電力機車配套裝備項目,為我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配套能力不足補短板;
巴陵石化和長嶺石化化工產品擴能升級、五礦有色銅鉛鋅產業基地等項目,助推傳統產業脫胎換骨、轉型升級……
據省發改委介紹,我省推進產業項目建設,擯棄了“撿到籃子都是菜”的舊模式,而是突出戰略性、創新性、規模性、操作性,以智能制造為核心,一個個產業項目正加快轉化為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湖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做好“微建設”“微服務”,營造“親”“清”政商關系
12月6日,沃爾瑪長沙福元路店開業。企業負責人來到長沙市開福區政府送上錦旗,感謝政府積極幫扶化解矛盾。
原來,此企業是去年“港洽周”的簽約項目,原定于今年10月26日開業。因多方矛盾,兩次延期開張,企業一天的損失高達3萬元。
開福區委、區政府獲悉后,成立專門幫扶小組,由區商務局和屬地瀏陽河街道牽頭,多次召開三方協調會,確保在1個月以內完成五方驗收,企業順利開業。
這是長沙市著重營造“親”“清”政商關系,做好“微建設”“微服務”的生動體現。
今年,我省改革市州考核標準,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排在考評指標首位,既看“顯績”,也看“潛績”。
各市州以“產業項目建設年”為契機,既推動重大項目的“大建設”,也做好園區通電通水等企業身邊的“微建設”;既開展現場辦公會、聯席會議等“大服務”,也做好幫企業跑腿辦審批等“微服務”。
在全省唯一的“證照分離”試點國家級園區株洲高新區,25個涉企部門、354項涉企事項全部進駐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大廳之外無審批”。
不斷優化的“親”“清”政商關系,為促進產業項目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強勁帶動產業投資增長。
前11月,我省工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33.1%、42.4%,高于全省投資增速,投資結構明顯優化。
(文/鄧晶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