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獲27項國家科技大獎
一等獎共有4項
1月8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由我省單位主持和參與完成的27個項目(團隊)獲獎。主持項目多、獲獎層次高,為我省近年來最好成績。
一等獎共有4項。中南大學何繼善院士主持的“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湖南大學電能變換與控制創新團隊、中南大學軌道交通空氣動力與碰撞安全技術創新團隊雙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創新團隊)。國防科大主持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獲獎項目(團隊)中,我省單位主持完成的有18項,優勢研究領域持續發力。特別是以中南大學為代表的地礦冶金環保領域、以國防科大為代表的信息領域和以湖南大學為代表的電氣控制領域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另外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和農林、醫衛等領域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值得一提的是,自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增設創新團隊類別以來,共評出21項,我省共有4個團隊獲獎,占比排名全國前列。
從獎種來看,主持完成項目覆蓋三大獎種。除一等獎外,“功能成像腦連接機理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冶煉多金屬廢酸資源化治理關鍵技術”等5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基于藥物基因組學的高血壓個體化治療策略、產品與推廣應用”等8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文/胡宇芬 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