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搶先部署DeepSeek國產大模型——
5天迎來10余家企業談合作
DeepSeek能帶來什么?近日,位于湖南湘江新區世界計算·長沙智谷的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宣布,已搶先完成DeepSeek大模型調試部署。
“此次從芯片到計算架構、再到模型的全棧國產化,不僅能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型成本成倍下降、效率顯著提升,更為湖南本土人工智能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該創新中心主任龔錫銘說。
打通算力國產化“最后一公里”
作為湖南省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由長沙市政府與湖南湘江新區共建,一期投資7.5億元,建成首期200P全棧國產化算力集群。
自2023年12月上線以來,該中心已累計服務110余家省內人工智能企業。而此次部署的DeepSeek-R1大模型,憑借其高效計算能力,可將企業模型訓練和推理效率提升數倍。
“過去企業依賴GPT、LLaMA等國外模型構建應用,如今國產大模型讓自主可控成為現實。”龔錫銘介紹,以本地企業視旅科技為例,其基于國外模型開發的Vtrip-GPT,未來有望接入至DeepSeek大模型,實現從技術底層到應用層的全面國產化替代。
企業成本驟降,合作需求激增
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技術總監陳添樂透露,DeepSeek-R1上線后,企業開發大模型的算力成本和運維復雜度大幅降低,同時模型迭代速度提升,推動成效“成倍上升”。
這一優勢迅速轉化為市場吸引力。模型部署僅5天,已有10余家企業接洽合作,覆蓋智能制造、文旅服務等多個領域。
“國產算力+國產模型的雙重突破,為千行百業提供了‘能用、好用’的AI工具。”龔錫銘告訴記者,中心正聯合合作伙伴探索場景落地,幫助企業將大模型深度嵌入生產管理流程,加速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
算力“水電化”助推智造轉型
走進世界計算·長沙智谷園區,“超晶體”和“硅立方”里的200P算力服務器集群晝夜運轉。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公共事務總監黃博告訴記者,其算力規模相當于100萬臺筆記本電腦同時工作。
依托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湘江新區正將算力資源轉化為如水、電一般的基礎服務,賦能千行百業。
數據顯示,2024年,湘江新區“智賦萬企”行動成效顯著,新增“上云上平臺”企業近5000家,規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覆蓋率達95%。
“隨著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的規模化應用,湘江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將進一步完善,為打造全國算力高地與智能化轉型標桿按下‘加速鍵’。”龔錫銘表示,未來將有更多企業的大模型后綴變為“-DeepSeek”,創新中心將持續拓展國產化技術生態,為湖南乃至中部地區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更強支撐。
(文/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