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立并舉中邁向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之三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絕不是說不要發展、不能發展,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開發性破壞。要通過共抓大保護,做到令行禁止,先把戰場打掃好、清理好,在立起規矩的前提下,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綠色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起點與歸宿。
長江經濟帶GDP占全國約40%,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可以說,推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實現高質量發展,就等于舞活了全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推動發展動能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現實倒逼下的主動作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過去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利益的粗放型發展之路已經完全走不通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從“老路”中走出來、從“框框”中跳出來,以觀念變革引領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打贏“三大攻堅戰”,是湖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本身就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堅持不搞大開發,就為產業結構調整、更加關注民生,培育生態環保產業、優勢特色農業等新興產業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也對用好有限政府投入、減少地方政府債務具有重要意義;我省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大多有著良好生態,加大生態保護,既能保護這些地方的青山綠水,又能帶動更多貧困人口脫貧。因此,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湖南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是難得的戰略機遇,也是重要依托。
這些年,我省有效推進“一湖四水”治理,一些新的產業、新的業態開始涌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得益彰。岳陽著力整治轄區內的黑碼頭、非法采砂,大力發展“臨港經濟”,推動湖南經濟通江達海,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橋頭堡”的角色越來越凸顯;常德做好、做活山水文章,讓美麗風景孕育出多姿多彩的“美麗經濟”;從傳統農業中脫身而出,益陽嶄露頭角的“智慧農業”呈現出令人怦然心動的魅力。
經濟發展轉型非一日之功。目前,雖然我省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嘗到了甜頭,但未來之路依舊任重道遠、困難重重。為什么有這種“遠”與“難”?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必須直面眼前利益的取舍,承受轉型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陣痛”。
開弓沒有回頭箭。堅定沿著新發展理念指引的發展之路走下去,需要全省各地做好“破”與“立”的文章,堅持破除舊動能與培育新動能“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淘汰落后產能上做“減法”,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騰退化解舊動能,破解無效供給,另一方面做好培育新動能的“加法”,既“有中出新”加速傳統產業的更新升級,又“無中生有”培育新興產業,加速構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換道超車。
“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敝灰覀儽3肿銐虻亩?,挺過艱苦的“陣痛”,就一定能迎來湖南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前途。
?。ㄎ?湖南日報評論員)